我的直属领导effie是个爱折腾的职场女强人,毕业后一路做到了高管,然后跳到甲方公司去当总监。本可以舒舒服服过养老的日子,结果又辞职,加入互联网金融这个风口;肚子里怀着第二个小孩,还保持着一周一飞的节奏。
前几天,她参加了大学同学会,和我说现在的同学们多么厉害。我说,同学会嘛,永远都是一些人高调爱炫耀,另一些人在低调秀优越,伤害对方又伤害自己的场子。
她说,这一次没有,像她们这年纪,这辈子能飞黄腾达还是平平庸庸,已经能看透。混得出来的,在稳定的快车道;没混出来的,也看开了,家有老婆孩子,有房有车,孩子能上得起学,没有大富贵,也有小日子。
“你都不知道上一次同学会,六七年前,当年我们都差不多三十岁,那时候,大家都好焦虑,事业,结婚,生孩子,尤其在大城市打拼的,更加明显。”她叹了口气——三十岁左右,真是一生中最焦虑的年纪。
我咽了口水,突然觉着气氛不对,四周的空气变得凝重。这说的不就是现在的我吗,我确实好焦虑啊。
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,说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。当时也许有些偏激,因为现实是,毕业五年也许决定不了一生,却基本上决定了你未来的走向。三十岁后,人生逆袭的天花板开始收窄;职场的其他条赛道开始闭合,你只看得到自己眼前的那条。
这时候,你可能会惊恐地发现,这条赛道看上去并不美好,路上坑坑洼洼,一路艰辛;赛道也并不开阔,自己无法施展身手;更糟的是,赛道未来轨迹并不大幅上扬,似乎很快就要走到尽头,甚至出现抛锚的风险,这就是所谓职场的天花板。
比如一路实习加轮岗终于做了医生,开始反思为什么操着卖白粉的心,赚的却是卖白菜的钱?比如搞金融的开始怀疑自己当年觉着“高大上”的职业,怎么像人民币的搬运工?这两年,眼见每天早上卖煎饼的大妈赚的都比自己多了,不禁掩面长叹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
三十岁出头的我们,有吐不完的槽,但吐完我们还是得还房贷。而更多人是三十岁还买不了房,连当房奴的资格都没有。活在青春尾巴的我们,看着自己开始发福的身体——还能换赛道吗?能不焦虑吗?
于是,只能用诗人歌手李健的话安慰自己——嗯嗯,我觉得男人三十而立这个说法是不对的;现在社会,男人四十能立就不错了。嗯,是这样的。
三十而立,在如今社会像个“伪命题”,因为在大城市,过了三十,一般都“立”不起来。所以,或许我们要用新的角度去诠释——三十而立,不是立业,而是立志向。
所以,这时候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——毕业后的这几年,我们都在忙些啥?毕业时说好的要迎娶白富美,走向人生巅峰的节奏呢?
终于意识到,有一种失败叫瞎忙。
有句话我很赞同,年轻人的特点是什么?第一是有足够多的可能性;第二是没有自知之明。
青年时代拥有最多的可能性,但这种可能性落实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,却是宅路一条。我们的青春,只能挥霍在自己的这种可能性上了,对自己的未来下注,青春是唯一的筹码。
但问题是,同样的年轻人,有些人觉得青春易逝,拼命学习成长,外练能力,内练气质,几年之后,时机成熟,完成逆袭;而有些人,严重低估了自己这几年美好青春的宝贵价值,觉着腰缠大把时间,配上一副好身板,不着急,不害怕,好像也在做事,却不善于思考和布局,最后陷入忙碌却盲目的尴尬。
真的,好些年轻人,看他现在的状态和姿态,一般能判断出未来三五年后的样子。
真的,我们努力都不一定能逆袭,何况不努力呢。
既然焦虑不可避免,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焦虑前行。还好,社会现在对年龄更宽容了,我们还可以不要脸地说自己还年轻,还可以仰起头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,依然热泪盈眶。
无须介意,只管前行;不怕路长,只怕心老;还没有成功,就还没有失败。
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