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让儿童心理缺“养”-九游会下载

2017-12-12 23:46
|
莫让儿童心理缺“养”
»

导语

为推进“健康福建2030”建设,广泛传播科学健康科普知识,福建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、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、福建省健康教育促进中心、福建卫生报社等联合开展福建省首届“健康福建”杯暨第二届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科普征文比赛。本次大赛收到近200篇科普文章,现挑选部分适合健康界社区平台的优秀作品,以飨广大读者。

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的黄金时期,各种行为模式和习惯都在这时奠定基础,此时期心理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健康成长。正如《公民健康素养66条》第53条所说:“通过亲子交流、玩耍促进儿童早期发展,发现心理行为发育问题要尽早干预。”也说明了现在大家已经越来越重视儿童心理健康。

对于儿童心理健康标准,有代表性的说法是:

①智力发展正常;

②情绪稳定,情绪反应适度;

③乐于与人交往,人际关系融洽;

④行为统一和协调;

⑤性格特征良好。

在现实生活中,每个儿童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,如:任性、自私、娇气、爱发脾气、意志力薄弱、耐挫力差、注意力不集中等,很多家长没有对此引起重视,致使其发展。儿童在生长过程中,父母的文化、个性、教育方式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个性的发育和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,那父母与孩子的接触过程中,应该怎样做呢?

«
真诚沟通有利于加深亲子情感
»

世上最好的教育都是在和父母谈话间不知不觉获得的。然而,现实中有些父母觉得不论自己如何苦口婆心,孩子却不以为然,有时甚至视其谆谆教导为唠叨,拒绝与其沟通。通常多数父母会认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,其实亦有可能是父母的说话方式存在问题。要消除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,应该做到以下几点: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应该以鼓励为主,语言中需要体现对孩子的尊重, 切忌使用冷漠孤立型的话语,且尽量避免以家长的权威迫使孩子服从。其次是要保证与孩子沟通的时间,让孩子尽量多表达内心的想法,如果家长不在孩子身边,应多打电话关心孩子,通过电话沟通感情,给其亲切的叮咛和关怀。

«
灌输心理健康的“维生素”——爱
»

幼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素是爱,是父母所给予的爱。一个孩子如果得不到或很少得到父母的爱,长期处于孤单、寂寞、失望的境地,非但不能健康成长,而且还会造成人格不健全、人格扭曲、心理变态等诸多不良现象,严重的还会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。父母良好的性格、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。孩子通常在遇到困难或做错事等“关键时刻”判断父母对他(她)的爱,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,在关键时刻寻找好的对策,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。发脾气是一大禁忌,因为发脾气最伤感情,随着孩子越长大,这种伤害也会被放大。

«
树立好的榜样
»

作为父母要知道好模仿、易受感染是幼儿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年龄特征,孩子会潜移默化的学习父母的生活模式、习惯以及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,不管他愿不愿意,想不想。例如,现在有很多做父母的可能就这样做过:自己和朋友们在家里一起打麻将,而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去做作业;自己平时总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好,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对别人如何。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学的很自私,只想到自己而顾忌他人,这也说明了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。因此,父母应以身作则,尤其在面对困难、挫折时,更要保持一份健康、活泼、乐观、向上的心态,做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率。

对于一些调皮、难以控制的孩子,父母可以进行心理疏导,让他正视自己的缺点,发现自己的错误,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以此帮助孩子逐渐形成自我评判能力。总之,我们要培养一个身体健康的儿童已不再是件难事,而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、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孩子,是每个父母面对的较为艰巨的问题。我们要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,为幼儿拥有健康、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。


作者:陈榕榕

单位: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

插图:来源网络

欢迎转发分享,转载或引用需征求作者本人同意。

健康界社区欢迎更多医护人员参与健康科普写作,由于平台为公益平台,无经费支持作品稿费,愿意分享健康科普文章的,请直接发帖分享,或发邮件给我们,谢谢大家的参与!面对占领各个平台的伪健康信息及海量不靠谱的养生信息,我们也该有所行动!

网站地图